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达到2.6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8.70%,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1.61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3.50%,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在“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未来要全要素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打家居、社区、机构、协同发展的养老体系,以有效强化基本养老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一、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背景
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地区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地区总人口的7%即为老龄化社会。自21世纪以来,全球老龄化的问题持续加速。196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4.97%,到200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约为6.89%,增幅为1.92%。而到了2020年,全球老龄人口占比约为9%,19年间增幅2.11%。其中,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增速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中欧洲部分国家和日本经历的老龄化问题最为严峻。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统计,日本老龄人口占比28.40%,欧洲的意大利、德国、葡萄牙等6个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比均在20%以上。
图1:2020 年全球各洲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
图2:2020 年全球主要国家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
图2:2020 年全球主要国家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
(一)我国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且基数庞大,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达到2.6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8.70%,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1.61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3.50%,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测,2021年,伴随着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我国开始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同时,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或接近5亿,老龄化水平逼近35%。中国将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这意味着届时全世界每5个老人之中就有1个来自中国。
图3:2011-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增长率
(二)家庭结构小型化、赡养压力加大,家庭支持不断弱化
截至 2020 年,我国平均家庭户人口2.62人,较 2010 年减少 0.48人。老年人口抚养比高达 17.8%,持续提升。同时,家庭户规模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差距逐渐扩大,未来的家庭养老负担将会进一步加重。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实施以来,中国家庭结构逐步出现了小型化特征,“4+2+1”(即指一对夫妇既要抚养自己的一个孩子,还要共同照顾四个老年人的模式)的家庭结构变化趋势带给了子女巨大的赡养压力,家庭养老功能在社会经济高速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弱化。
图4:2001-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抚养比
(三)未富先老,支付能力有限
我国2019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2.6%,老龄化程度与美国1991年、韩国2015年的水平相当。彼时,其人均GDP均约2.5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1.5万美元;而2019年我国人均GDP仅10217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449美元,存在较大的“未富先老”问题,老年人群的养老金来源亟需扩充。
表1:不同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对比
(四)老龄人口文化程度显著提升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亿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亿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亿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亿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万人,同比增加1.32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0%,比十年前提高了4.98%。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
二、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住宅物业管理驱动因素及市场空间
随着老龄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市场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约7.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1.76%。未来的10年,随着建国后的第二代“婴儿潮”即将步入老龄人群,养老市场将进入一个更加高速的增长阶段。这部分人群的收入基础和消费水平更高,对养老生活的质量要求更高,更舍得在养老上面花钱。预计在2030年,养老产业规模将超过2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6%。
(二)政策紧密出台 指导和鼓励养老产业发展
1、政策内容框架体系不断完善,逐渐走向多元化、落地化
2000年2月国务院首次提出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发展方向,确定了我国养老政策的方向。在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中国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政策出台进入密集期。在这个阶段,国家从国务院到各个部委不断总结调整各自的养老支持政策,完成了我国养老制度的整体构建,养老供给制度、支付制度、监管制度、支持制度等更加清晰明确。有效的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完善。
2021年2月,发改委、民政部等部门引发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的建设目标。文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31.9万个,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823.8万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55%,乡镇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
2、推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2020年5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共三十条具体措施,其中第五条提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支持平台。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做好服务需求对接,探索实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
2020年11月,住房部等部门印发《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提出,要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意见提出,推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服务营收实行单独核算。支持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经营。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并强调促进养老产业联动发展。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在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加强与专业养老机构信息和业务联通,开展技术交流、人员培训、资源共享和客户转介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现阶段,我国已有不少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卓达物业的“全龄化社区养老”、绿城物业的“学院式养老”、保利物业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等,在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还处在研究和摸索阶段,尚未形成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运作模式。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高抚养比现象的加剧,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会逐渐成为刚需,将成为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增值服务的新蓝海。
三、基于样本的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数据分析
(一)2020年度500 强企业社区养老服务数据分析
1.500 强企业社区养老服务数据概述
根据2020年500强企业数据,涉足社区养老业务的物业服务企业有 57个,占比 11.4%,较去年下滑0.8%个百分点,布局社区养老业务的物业服务企业数量小幅下降。
57家涉足社区养老服务的 500 强企业中,养老服务收入达到 1000 万以上有 12 家,其中有2家企业在社区养老服务收入达到了 1亿元以上,其养老服务收入分别占公司社区服务总收入的比例为14.07%、17.74%。
57家涉足社区养老服务的 500 强企业中,收入在 500 万元以上 1000 万以下的有 10 家,这10 家企业的养老服务收入占社区服务比例参差不齐,其中有 8 家的占比低于 50%,最低占比为0.39%,整体占比较小,说明当前大多数企业尚未深入涉足社区养老服务领域的问题依然存在。但同时可以看到,有2家企业占比均高于 65%,占比均为 100%,表明当前已有一批物业服务企业建立了自身的养老服务品牌,并开始逐步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社区养老业务的模式,未来可期。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