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755-26408033

联系手机:18126502167或18676675055

邮箱: 55874222@qq.com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宝体中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文旅康养上升至国家战略,最高补贴达100%

2021-09-14 15:11:09

来源:养老协会

从2020年起,出生于“1960-1975”的一代人开始逐步进入60岁,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掌控了中国社会绝大部分财富、资源的群体集体进入老龄化,这势必将推动中国养老产业走向风起云涌、群雄纷争的黄金时代!
未来20年,将是中国养老产业的黄金20年——以十九大报告“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契机,中国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架构已初露雏形。我们坚信,在这个人类历史的伟大进程中,将会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明星企业与伟大IP,他们将会给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奉献无数经典案例!

图片
国务院常务会议,每人案前摆放着一份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汇报材料,其中相当篇幅是拟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点项目目录,涵盖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10多个领域。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规划》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

此次政策有助于提升养老机构参与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投资窗口期,伴随养老意识提升,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


图片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准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总目标是: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持续巩固,财富储备日益充沛,人力资本不断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产品和服务丰富优质,社会环境宜居友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阶段性目标分别是:


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

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规划》从5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二是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

三是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

四是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项“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任务中,《规划》提出,要“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同时国务院重磅出台:康养小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康养小镇是指以“健康”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16万亿支柱产业加速放管服改革

总理关于“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的定调,可以说为医疗健康产业人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决心之大令人振奋。

《健康中国2030规划》则直接给出了到2030年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6万亿。16万亿的市场规模将如何做到?如何才能调动各方资源加入到做大医疗健康产业的蛋糕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疗健康领域的放管服改革。

近日,发改委联合多个部门印发关于《文旅康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鼓励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推广PPP模式,对没有回报率或回报率极低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发改委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

国家发改委实施方案
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具体包括哪些?
补助比例又是如何算的呢?
......
详细内容请看
↓↓↓

图片

《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原则上东、中、西部地区(含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分别享受中、西部待遇的地区)中央投资补助比例为 30%、 60%和 80%。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和新疆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含兵团)的项目可按规划确定的最高补助额度予以全额(100%)补助。

文旅康养工程项目建设任务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
(一)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
(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二期建设。
(三)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二期建设。
图片
二、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
①文物保护管理设施、文物保护围栏围墙、界碑界桩文物风貌改善,重要历史遗存周边环境整治、重要节点空间或传统街巷沿街立面的整治、历史水系整治、绿化等;
②必要的展示利用设施,如标识系统、保护展示棚厅、文物库房、必要的展示用房、游客管理服务中心等;
③保护所需的基础设施,如给排水设施和管线建设及改造、电力设施建设及改造、供热及燃气设施和管道建设及改造、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和公厕,防灾减灾设施等;
④基本接待设施,如生态停车场、必要外围连接路、内部参观步行道等。
图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般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
①文物保护管理设施;
②文物保护围栏围墙;
③界碑界桩,急需的防灾减灾设施;
④环卫设施、简易巡护步道;
⑤给排水、电力等抢救性保护基础设施。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
主要建设内容:
①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如给排水设施和管线的建设及改造,电力设施建设及线路改造,供热及燃气设施和管道建设及改造,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公厕、消防设施等。
②环境整治,对街区出入口、标志性建筑周围、驳岸、水埠、戏台等公共空间进行必要的景观环境整治、历史水系整治、传统街区立面整治、街区的绿化等。
③在保持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传统的路面材料及铺砌方式进行整修。增设必要的生态停车设施等。
④公有历史建筑的修缮与利用,鼓励由政府组织对无人居住、产权公有的空置历史建筑进行必要的修缮和改造,用于当地的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用途。
图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建设内容:
①传统表演艺术类:展演剧场、排练厅和相关辅助用房等。总规模不超过 3000 平方米,超出部分不纳入支持范围。
②传统手工技艺类:生产传习用房、技艺展示厅和相关辅助用房等。总规模不超过2000 平方米,超出部分不纳入支持范围。
③传统民俗活动类:室外展演活动场地、小型室内展示空间、库房等。建筑总规模不超过 1000 平方米,超出部分不纳入支持范围。
国家自然遗产地
主要建设内容:
①保护监测设施。建设必要的游客流量监测调控和规划监管设施,如门票预约系统、景区入口门禁设施、重点景点和游线的视频监控设施、游客量实时监测与信息发布系统、应急救援与指挥调度系统、规划实施监测设施等。
②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的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垃圾和污水收集、环卫设施、综合防灾减灾和监测预警设施、小型管理用房等。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必要且富有特色的慢行游览道路设施,如游步道、木栈道、生态停车场,以及必要的风景名胜区外部连接道路(主要解决断头路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支持长距离的景区外道路建设)等建设必要的资源展示设施、游客解说教育设施(展示中心、标志标牌、科普教育等设施)、游览安全设施等。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主要建设内容:
①生态系统和遗产资源保护设施: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如森林管护、封山育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水土整治等,自然遗迹、地质遗迹现场保护设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如野生动物救护设施等,相关文化遗产、社区民俗保护设施等。
②配套基础设施:必要的巡护道路,环境整治,垃圾污水处理,环卫设施,综合防灾减灾设施,小型管理用房等。
③保护监测设施:生态监测设施,包括地面站网、遥感监测、数据平台等设施,游客流量监测调控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
④科普教育和游览服务设施:陈列馆、科普馆等展示设施,室外科普展示、科普信息站、标识系统等,资源展示设施,游客解说教育设施等。
图片
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
①旅游咨询中心;
②区域性旅游应急救援基地;
③游客集散心;
④集散分中心及集散点;
⑤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
⑥旅游数据中心等。
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
①旅游咨询中心;
②区域性旅游应急救援基地;
③游客集散心;
④集散分中心及集散点;
⑤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
⑥旅游数据中心等。
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
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到交通干线的连接路;
②景区内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
③消防设施、安防监控设施、展陈场馆、解说教育系统、游客信息服务设施以及环境整治等;
④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必要维修保护。
图片
康养小镇建设相关政策:

康养小镇是指以“健康”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图片

规划思路

1.资源优势

适宜创建发展康养小镇的地区,一般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这是实现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在这个基础条件上,根据当地不同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可以发展融合不同产业体系的康养小镇。
如拥有宗教文化、长寿文化、温泉资源、医药产业资源等等。可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海岛避寒养生、湖泊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健康小镇产业体系。
图片

2.产业特色
康养小镇的产业应该是以健康为主的, 如养老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度假休闲、健康食品产业、体育产业等。


图片
3.功能明确
康养小镇不同于一般的小镇,它的功能性更强。以体育产业为例,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体育运动、定向运动、养生运动、极限运动、传统体育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图片

建设标准

❶ 康养小镇年均PM2.5值小于或等于50。
❷ 该区域的负氧离子标准浓度大于或等于5000个/每立方厘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标准浓度不低于1000—1500个/每立方厘米)。
❸ 村镇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❹附近100公里之内有高铁、机场、高速,交通方便。  
❺活动范围在3平方公里以上。
❻有发展医疗产业的环境基础。

图片

开发类型

1.文化养生型

深度挖掘项目地独有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修身养性、回归本心、陶冶情操。如依托宗教资源,打造文化度假区、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国学体验基地等。 

图片